改革风正劲,扬帆立潮头。

回首过去的一年,我市锚定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充分发挥改革的先导和突破作用,持续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不断加强改革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系列新突破,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我市“推进融资担保机构市县一体化改革”作为全国地方典型改革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我市改革案例连续两年入选国家级改革典型案例名单。

全市系统集成推进15项年度重点改革任务破题见效,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连续3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国企国资改革圆满完成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完成率全省第一。

围绕持续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在全省率先出台《忻州市落实“五有套餐”创优营商环境配套实施方案》,推动市场主体量质齐增。

河曲县人口小县机构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全省机构改革提供了忻州经验……

这一项项改革亮眼成绩的取得,无不体现着忻州决策者的担当与实干,凝聚着忻州干部群众的心血与智慧,彰显着忻州抢抓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这是“发展是硬道理,业绩是新担当,交账是军令状”理念的生动实践!这是“负责任、动脑筋、讲良心”要求的鲜明注脚!

突出引擎,强势推进太忻一体化起步

坚持太忻“总牵引”,把太忻作为“头等大事”“首要任务”,以改革的办法、思路推进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分析改革形势、整体谋划部署、推动改革落实,不断以改革抢抓发展战略机遇。

高层级谋划顶层设计。采取举市化体制,实施系统化保障,谋划提出“2573”总体思路,构建“五位一体”组织体系,作出《关于支持和保障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忻州片区)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对运营中心充分授权、赋能加压,形成了“1+2+N”规划体系,确立了项目服务、金融服务、工作调度、考核评价、人才工作“五项制度”,制定了工程、项目、保护、创新、融资“五张清单”,全面搭建“四梁八柱”。

高水平推动合作开放。围绕“南融、东进”战略,全方位加强与太原、雄安新区的协同对接。与中部四市共同签署山西中部城市群“1+6”合作协议。联手太原市开展市级层面交流互访,北纬三十八度公司与太原市第一实验室联合研发键合薄膜关键技术,忻州中科晶电公司与太原科技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与雄安新区开展深度协作,谋划“雄安-保定-忻州-太原”经济走廊,建设产业转移承接园,举办忻州杂粮走进雄安展销活动,签订合同2.28亿元,就“忻州杂粮”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忻州杂粮雄安展销馆建设等缔结合作关系。加快建设面向雄安新区的电力外送通道,忻州北500千伏变电站完成可研编制及审查,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全面深化合作的态势不断拓展。

高品质实施民心工程。积极推动两市惠企便民举措、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实现互通互认,落地了忻州太原双向住院就医免备案、社会保障补换卡、跨市域提取住房公积金、公交“一卡通”、“山西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冠名营业执照等实事,太忻一体化经济区12个县区交流合作进一步加深。“太忻号”城际动车开通,太忻大道、东环路、忻原大道竣工通车,国道108线改建、集大原高铁、繁五高速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加快实施,承载着全市人民希望的雄忻高铁加快推进,越来越多老百姓正在共享太忻一体化带来的好处和便利。

高标准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引入高端产业资源,推进集成创新,建设以协同创新示范区、产业合作先导区为主要内容的秀容新城,作为忻州区太忻核心启动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总投资32.9亿元的新建道路、管网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全面发挥聚能、引领、示范的作用,与大盂产业新城无缝衔接、连通成片,共同打造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的核心引擎。

高起点建设太忻数谷。围绕打造数字经济“场景地标”和“两个转型”先行区,登记注册企业50余家,入驻企业24家,招引华为、百度、华远陆港、世纪鑫源等数字化各细分领域头部企业,搭建数字产业、人才服务、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孵化服务、智慧园区管理“六大平台”,布局产业核心、科研创新、综合商务、生活服务、数字创意、产业配套、教育科研“七个功能区”,数字经济燎原之势正在加速形成。

深化转型,强力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坚持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创新改革举措推动传统产业、新兴战略产业、文旅服务业、现代农业、能源革命等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聚力数字高端、集群链条,全面激发工业发展新优势。持续加大技改投入,华茂智能新材料、禹王煤炭气化“上大关小”等一批技改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实现提质增效。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改造,持续提升煤炭供给质效,有效完成能源保供任务,全市原煤产量增幅全省第一。大力推行产业链“链长制”,8条市级重点产业链加快成型。持续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定襄法兰、代州黄酒成功入选首批十大省级重点专业镇,加快建设首批6个市级专业镇。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实现了重点区域5G连续覆盖,落地5G应用项目60余项,进一步丰富5G+应用场景,数智赋能提速加力。

聚力特优高效、科技兴农,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聚焦“十稳十提”,深入实施“特”“优”战略,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农产品供给质量不断提升。全面发展有机旱作农业,9个产品入选全省首批66个“有机旱作·晋品”省域农业品牌,数量全省第一。持续擦亮“中国杂粮之都”金字招牌,“中国杂粮之都产业园区”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五寨、繁峙建成7万亩现代加工型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全省加工型马铃薯基地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忻召开。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粮食种植面积增加25.3万亩,全年总产再创历史新高,成功承办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山西主场活动,签订农产品订单合同2.16亿元,参观人数超过15万人次。

聚力深度融合、扩容提质,全面促进第三产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提质增效十大行动,积极培育数字科技、现代金融等领域新主体新业态。大力实施消费提质扩容升级行动,以数智技术拉动消费回暖,共发放电子消费券1.37亿元。聚力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康养目的地,成功举办夏季康养峰会暨中医药文化研讨会,云中河温泉康养旅游、忻州古城四期、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台怀古街、清凉湾康养小镇4个省级重点文旅项目加快建设,全市A级景区达到39处,忻州古城荣获“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称号。

聚力绿色基地、项目攻坚,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以“五个一体化”为主攻方向,突出抓好绿色能源基地建设,全市绿色能源装机929.21万千瓦,规模和占比均为全省第一。五台西龙池二期、代县黄草院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纳入国家重点实施项目,代县雁门关等4个项目纳入国家中长期规划储备项目。

系统集成,强劲整合资源要素动能

坚持系统观念,顺应改革新形势和任务新要求,谋划推进集成改革,在统筹协调中不断强化各类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示范性。

提升系统性。深入推进融资担保机构市县一体化改革,有效发挥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忻州汇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的龙头辐射作用,通过吸收合并、增资扩股等方式,破解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难题,助力市场主体倍增、稳住经济大盘。市县两级全面融入省融资担保体系,形成“国家融担基金—省级再担保机构—市级融资担保机构”三级担保体系与银行风险分担合作模式,全市融资担保覆盖面快速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不断降低、担保审批效率不断提高、担保实力显著增强。

提升整体性。坚持绿色打底和“一盘棋”思维,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通过整合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类专项改革,抓紧抓实产业发展升级和民生保障各项工作。全年完成国省林草重点任务71.34万亩,汾河等重点支流和8个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打造了以偏关县“两湾一山”生态经济林示范工程、河曲县田巨峁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沟域治理项目工程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精品示范工程,区域生态脆弱的状况得到显著改善,生态环境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人民群众更加直接地享受到了生态改善、绿色发展的成果。

提升协同性。聚焦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做好搬迁“后半篇文章”,在改革中攻坚克难,在创新中试水蹚路,探索创建了“双重管理、两地联动、厘清权益、各负其责、部门协同、保障到位”的“五化五全”工作机制,有序创建就业帮扶好、产业带动好、社区治理好、权益保障好、融入环境好的“五好社区”,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数字化建设,切实提升了搬迁社区的治理能力和搬迁群众的获得感。

提升示范性。紧紧抓住省委确定岢岚、代县、原平为全省市县转型综改牵引性集成改革试点的契机,将其作为市县集成改革的重点任务和重大抓手,认真落实省里的部署要求,成立工作专班,制定试点实施方案,上下协同、合力攻坚,稳步有序推动改革试点工作任务的落实,努力为全省相关领域改革提供忻州经验。

聚焦民生,强弱补短释放发展红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耕民生改革,用领导干部“时时放心不下”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事事放心满意”的幸福指数。

加快打造精品城市。顺应民心所向,满足民生所需,在尊重发展规律、适度超前布局基础上,巩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规划建设秀容新城,同步配套完善市区其他基础设施,努力打造有特色、有魅力、有品质、生产生活性价比最优的精品城市。

持续推动就业增收。坚持就业优先政策,突出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城镇新增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民务工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均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1%、6.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扎实推进48所寄宿制学校和7所公办幼儿园新改扩建工作,加快筹建忻州现代康养职业学院,忻州职业技术学校和原平农校列入全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中小学办学模式改革稳步实施,“放心午餐”食品安全保障工程全部完成。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工作、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工作、“双减”工作和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均处全省第一方阵。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保交楼”工作,超额完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扎实做好24.5万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群体的救助保障工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每人每月提高至118元,农村低保每人每月提高30元,忻州城区供热较往年提前一周启动运行。

扎实推进健康忻州建设。推进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农村低收入人口医保参保全覆盖,职工医保门诊慢特病病种从22种扩大到45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34%。推广静乐县医保帮扶成果“六个统一”模式,开展“中医日间病房”医保结算试点工作,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确保医保基金安全运行。

创优环境,强固改革行稳致远根基

坚持对标一流环境,从大局和长远着手,改痛点、补短板,持续创优各类生态环境,营造全市上下抓改革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努力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树立大抓创新鲜明导向。分批申报72家高新技术企业,首批通过科技部公示14家。推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在我市建设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24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9个。

深化开发区“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完善与承诺制改革、标准地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相配套的领办代办服务制度,在流程上抓畅通,在手续上抓简化,在集成上出新招,全面打通堵点、克服难点,服务企业更好发展。推动向开发区依法授权再到位,做到赋权事项领得到、接得住、管得好、有监督,开发区的产业招引力度和产业集聚效应持续显现。全年新设立五寨现代农业、偏关生态文化旅游2个示范区,全市省级开发区数量达到10个。

加快落实惠企政策。2022年,在全市集中开展了“送政策上门、为企业服务”活动,以“清单工作法”让企业快享尽享国家及省市18项、812条相关惠企助企政策红利。

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推动审批服务“一站办”“一网办”“随时办”,让“企业找政策”变成“政策找企业”,政府服务“7×24小时不打烊”,企业需求“一站式全解决”,切实稳定了市场主体稳增长、保发展的基本面。

探索创新人才工作制度。谋划实施“3633”人才发展战略,优化完善“1+2+4+N”人才工作机制,形成以人才带团队、以项目带产业的格局,打造招才引才、育才成才、聚才留才的优良环境。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

改革无穷期,发展不止步。在奋进新征程的道路上,忻州将一往无前、勇担使命,坚决啃下“硬骨头”、清除“拦路虎”,义无反顾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的务实举措和显著成效,不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忻州发展新境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