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塞之南,滹沱之畔,一场酒业的盛会吸引了八方来客。

8月21日,2022代州黄酒文化节暨黄酒嘉年华在代县雁门关景区拉开大幕。全国酒业协会、名酒企业的专家学者和媒体代表共襄盛举、共品美酒,共同发掘代州黄酒价值,共商黄酒产业发展大计。

这是继今年6月在省城太原成功举办代州黄酒发展论坛之后,我市举办的又一场黄酒文化的盛会。

雁门论酒 各路高贤聚合力

雁门关下的代县,是一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城。

黍香代黄,新石器酒文化遗址、酒神庙,加之各类文献史实的翔实记载,都昭示了代州黄酒文化源远流长。

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知道,代州黄酒源于舜,兴于汉,宋时闻名天下。明、清以后,代州黄酒由家庭酿制向手工作坊发展,酿造规模不断扩大,酿酒技艺更加提升。以代县为核心,代州黄酒经一代代酿酒大师心口相传,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前行。2011年,“代县黄酒酿造技艺”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代州黄酒不仅成为市井生活中的风味佳酿,更因其所蕴含的独特文化而意义非凡。相传宋杨家将每逢出征,当地百姓都以自产黄酒犒劳将士。代州黄酒被写进晋商出关闯荡的传奇,代州黄酒也把古道长风的侠义豪情融进了忻州的历史。

科技创新能力低、管理手段落后、品牌保护意识差,曾经是代州黄酒发展的切肤之痛,也使代州黄酒一度沉寂,声名不远。代州黄酒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驻足不前。

传统是根本,创新为驱动,文化夯基础。

近年我市立足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以延伸黍米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打造酿品产业集群为目标,聚力建设北方黄酒小镇,加快将代州黄酒打造成为忻州最具地域特色和发展前景的优势产业。

如今的代州黄酒,成为忻州杂粮产业链上的一颗“明珠”。代州黄酒文化节暨黄酒嘉年华的举办,再次把代州黄酒隆重推向世人面前,代州黄酒迎来它的高光时刻。

这次盛会,省委、省政府重视支持,市委、市政府全力主办,中国酒业协会和代县县委、县政府精心承办,规模之大、规格之高,表明了我市推动代州黄酒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播的信心和决心。

这次盛会,有代州黄酒鉴评会、代州黄酒产品展示和新品发布会、中国黄酒主题论坛、品酒师培训会,以及线上黄酒文化节、代州黄酒历史文化展示、代州黄酒嘉年华等系列活动,可谓内涵丰富、精彩纷呈。

这次盛会,可以用六个字来描述,“大咖多,干货多”。十几位行业资深专家、知名企业代表、文化名人等各路精英高贤登台演讲、深度对话;数十家商业企业现场观摩、现场订货;国家、省、市、县各级媒体全方位报道、全程线上直播,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以酒为媒,集思广益,为品牌造势,推动代州黄酒与时代同行。

酒逸飞香 赋能品牌新价值

群贤毕至,煮酒论道。

在开幕式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说,代州有着酿造好酒的天然基因,贯穿全境的滹沱河、味甘而美的琉璃井、优质生态的黍米,加之不间断传承的酿造技艺和地处交通要道的旺盛商旅,注定了代州黄酒精于酿、醇于香的特殊风味品质。

这是一种来自业界权威专家的赞誉。

甘甜适口、温润绵长的代州黄酒,以忻州的母亲河——滹沱河深层地下水为水源,以当地特有的黍米为原料,成为中国北派黄酒的典范,与浙江绍兴黄酒并称,成就了“南绍北代”的美誉。这也是长期以来民间口口相传不衰的口碑。

黄酒凝缩华夏酒文明发展史,但代州黄酒传承千年的品质价值未得以彰显。时至今日,在传统文化回归的浪潮中、在传统产业复兴的趋势中,黄酒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机遇期、发展期、复兴期。

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认为,在品质至上的消费时代,消费者对于品质、品牌、品味的诉求不断提升,黄酒要在品质提升、品味优化和品牌建设上下功夫,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强黄酒酿造技术研究,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等酒体设计新技术,提升酒体的功能性与舒适度,方可不负“国粹”之名,更不负千年美誉。

代州地处古代农耕文明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带,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代州黄酒是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雁门关为代州黄酒赋予了特殊的文化价值意义。

文化名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的主题演讲,让大家了解到,代州黄酒的发展是伴随着胡服骑射的民族融合、伴随着昭君出塞的和亲政策、伴随着雁门之变的大唐崛起、伴随着杨家将御辽的风雨沧桑……从群雄争霸到繁盛和平,从军事重隘到文化名城的变迁,一路发展而来的。代州黄酒和南派黄酒双峰并峙,代州黄酒自有其风格,它把北方那种豪迈表现出来了。雁门关的壮阔和辉煌,正是北派黄酒的精神所在。

近年来,伴随着消费升级、文化自信、国潮崛起和追求健康消费,酒类消费朝着个性化、多元化的趋势转型。张颐武认为,中国人对酒的情非常深,黄酒的六味和谐是它的至高境界。它不是一下子扑面而来的香气,它慢慢地和生命融为一体。六味和谐,人间至美,不烈不淡,中和之美。

国家黄酒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江南大学教授毛健认为,代县“两山夹一川”的地形特点,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侯,孕育了独一无二的微生物群落,是代州黄酒独特品质的基础和保障。代州黄酒主要原料黍米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且含量高,性平、味甘,补中益气,益脾和胃,安神助眠,有独特的营养价值。

绍兴市黄酒行业协会会长徐明光以“雁门关前话黄酒,南绍北代点将台”为题,从南北黄酒不同产区、适应年轻人爱好特点以及黄酒低度、养生的特性角度,为代州黄酒提升品质,开发新产品、占领市场等贡献智慧。

专家们有备而来,各抒己见,以发散思维对代州黄酒从酿制工艺到品牌价值再到文化意义,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和交流,为代州黄酒产业的文化价值、工艺价值、品质价值找到了更多的理论、科技、文化支撑。

以酒兴业 打造杂粮新高地

紫塞金波酒,声名今胜昔。

各方宾朋齐聚雁门关下,共同见证黄酒文化节的开幕,这将是代县黄酒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代州黄酒发展到现在,工艺流程基本传承古老的酿造技术。选料、配料、洗料、浸泡、蒸煮、摊晾、前发酵、后发酵、压榨、吊包等10余道工序,每一步都有严格的要求。它的品牌价值日益凸显。代州黄酒作为优质杂粮精加工产业的典型代表,对带动杂粮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顶层设计,规划为先。近年来,全市着力打造一流黄酒产品,建设一流黄酒产区,发展一流黄酒产业,全方位推动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扶持原料生产基地、北方黄酒故里园区、重点龙头企业、科技产品研发、品牌市场营销,全产业链推进黄酒产业做大做强,打造“中国北方黄酒酒都”,建设以黄酒为龙头的酿品百亿元级产业集群。2021年,全市新增黄酒生产企业10余家,年产黄酒1.5万吨,实现产值近2亿元。

正如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所说,酒经济是篇大文章,乡村振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定不能少了美酒经济的贡献。产业链容得下农业、加工、文创、文旅、物流、消费。酒文化容得下市井烟火、四海宾朋。

市、县两级政府加大对黄酒产业的建设和投入,争创“一乡一特一园区、一村一品一基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产业振兴融合发展,打通产业转型发展之路。在黄酒产业布局粟米“113”标准化基地建设、“1+N”产业集群建设、六大板块产业园区建设,以及六大重点工程。发挥原料优势和资源优势,推动黄酒产业快速发展,打造北方优质黄酒主产区,加快推动代州黄酒破题开局,重塑辉煌。

谋划当下、布局未来。

我市持续擦亮“中国杂粮之都”的金字招牌,传承发扬千年“代州黄酒”的文化底蕴,致力推动酒产业集群化、配套化、链条化、融合化发展,特别是实施品牌重塑,推动“黄酒+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全力打造“文化厚重、实力硬核”的国家级黄酒产业集群。

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这次雁门关下的黄酒盛会,为千年古关再次抹上了时代的亮色。

南北黄酒文化互学互鉴、交流交融,以黄酒价值的深入挖掘助力黄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共同奏响了南北黄酒文化竞相绽放、美美与共的精彩乐章。

金波琼酥,流粹代州。大咖云集,雁门论酒。

这次黄酒文化盛会,将让更多的人爱上代州黄、爱上雁门关、爱上新忻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