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曲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培训工作,确立了“培训与群众就业相统一,与群众增收相统一,与市场需求相统一,与‘智志同扶’相统一”的“四统一”理念,积极培育“河曲大厨”“河曲裁缝”“手工编织”等劳务品牌,走出了一条培训就业新路子,实现了从“卖苦力”到“拼技能”的根本转变,形成了“培训——持证——就业——增收”的良性循环。 

  实施针对性培训。在培训科目上,实行市场需求与个人意愿相结合。以促进就业、增加收入为目标,培训前对市场用人需求和劳动力培训意愿进行认真摸底。制定实施了服装加工、手工编织、中餐烹饪、月嫂保姆、养老护理、汽车维修、电工电焊、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管理、物业管理、民歌二人台表演、美容师以及种植、养殖、果树栽培等15个培训科目,并以此为主科目实施培训。在培训形式上,实行集中办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针对贫困劳动力实际状况和培训科目所需设备等情况,对以转移就业为目标的专业技能培训,召集回来,集中办班培训;对以促进增产增收为目标的农业技术培训,深入乡村送教下乡,分散办班培训。2016年以来,共集中办班81期培训3670人、分散办班142期培训9933人。在培训时间上,实行短期培训与中长期培训相结合,根据技术难度确定培训时间。技术简单、容易掌握的,安排较短时间。比如种植、养殖、林业等方面技术,安排5天培训时间;难度大的延长培训时间,力争使参训学员真正掌握一门技术。保利集团首期安排36名河曲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保利星火班培训,培训期2年,培训合格后安排其在保利集团就业。在经费上,统筹使用专项资金与整合资金,对于中长期培训项目,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培训时间使用专项培训资金;对延长了培训时间的,所需资金用整合资金补足。 

  在具体培训过程中做到三个并重。一是“送餐式”和“点餐式”并重。依据市场前景、就业前景,推出了服装加工、手工编织、中餐烹饪、汽车维修、养老护理、厨师、电子商务、电工电焊等培训菜单,送到群众面前,让群众从中挑选,确定培训科目。同时,让群众依据自身特长、爱好、就业门路,提出培训需求,然后本着“缺啥补啥”的原则,量身定制培训科目。二是“大烩餐”和“营养餐”并重。遵循“培训与‘智志同扶’相统一”的理念,从“立智”和“立志”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把思想教育、政策宣传贯穿技能培训全过程,在开班仪式上重点进行励志教育和就业政策、劳动关系、安全知识、城市生活知识教育,还邀请培训就业人员现身说法,激励参训学员主动学习、外出就业;另一方面,对关键技能点进行重点培训,适当延长培训时间,让培训对象真正掌握一项技能,并通过这项技能就业、致富。比如服装加工培训,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个月时间的实操培训。三是“大锅饭”和“吃小灶”并重。把培训效果放在第一位,认真搞好集中培训,对基础差、领悟能力较弱的学员进行个别辅导。 

  资格证书是检验学员学习成果的主要依据,也是学员结业后迈进就业门槛的“准入证”。为此,河曲县积极提供持证服务,在学员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同时,积极组织考核鉴定,并全额补贴鉴定费用,帮助学员领取职业资格证书和专项能力证书。2016年以来,共有5536人取得了全民技能提升培训合格证书、4905名学员取得了职业技能初级证书、1078名学员取得了中级证书。 

  为了扩大就业,河曲县利用各种资源,采取多种手段,开展就业服务。一是积极对接县外企业,准确掌握复工时间,为返城务工劳动力提供服务。二是认真开展“春风行动”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搭建便捷的就业对接渠道。三是落实免、减、缓交社保费和失业保险援企稳岗等政策,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激励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四是挖掘就业潜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五是推荐引导新业态就业,对电子商务培训合格的劳动力,引导其参与农产品网络销售,对年龄较小、文化水平较低的贫困劳动力,引导其加入外卖、快递队伍。六是引导贫困劳动力灵活就业。七是激励培训机构推荐就业。选择培训机构时,把推荐就业作为前提,并要求作出推荐就业承诺。培训经费的拨付采取分批拨付方式,培训结业领证后拨付80%3个月内就业后拨付剩余的20%。八是激励劳务公司推荐就业。对实现劳务输出的劳务公司,按规定给予输出本市范围300/人、本省范围500/人、外省范围800/人的职业介绍补贴;对在输入地设立的服务站,按服务人数给予每人每年不超过300元的就业服务补贴,以此激励中介机构推荐就业、服务就业。九是激励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对转移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县里出台了优惠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外出务工连续3个月、6个月、9个月以上的,凭工资表、劳务合同等有效证明,给予一次性交通补助。县内分别补助100元、200元、300元;县外市内分别补助200元、300元、400元;市外省内分别补助300元、400元、500元;省外分别补助600元、700元、800元。以此激励贫困劳动力主动外出打工。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共有2616人次享受该项补贴142.8100万元。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培训13603人,转移就业8170人,转移就业率达60%以上;人均增收2.7万元,最高可达5万元。其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7583人,转移就业4193人,签订就业协议1313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