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静乐县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积极发动省市县驻村帮扶单位,利用自身优势,通过购买农家土特产品、开发公益性岗位、提供就业服务等渠道,千方百计促进贫困群众增收,努力把疫情对贫困群众收入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脱贫攻坚大决战开好局、起好步。 

  消费扶贫促增收。受疫情影响,经摸底,全县共积压玉米、土豆、藜麦等20类农副产品227万余公斤。为帮助贫困群众解决销售难的问题,县委发动全县143个省市县帮扶单位、599名驻村工作队员、385名第一书记和5998名结对帮扶干部,多渠道销售农家土特产品。一是结对帮扶干部“自购”。省邮储银行、市教育局、忻州日报社、市中行和县农行、妇联、司法局、供电公司、城关学区等省市县帮扶单位积极响应县委号召,发动结对帮扶干部自掏腰包,购买所包贫困户藜麦、土鸡蛋、核桃、莜面、豆面、土豆、小米等各类农家土特产品20余万公斤、销售金额120余万元。二是结对帮扶单位“采购”。山西大学、太原学院、阳煤集团、国新能源从所帮扶村及周边乡村集中采购土豆、小米、胡麻油等食堂常用食材35万公斤,静乐一中、致远中学、君宇中学等6所县内初高中集中采购所帮扶村1200户贫困户各类土特产品6万公斤,为复学复工做足准备。三是“三支力量”推荐“选购”。组织“三支力量”通过电话、微信、快手、抖音等形式,发挥结对帮扶联系人、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思路宽、交际广、渠道多的优势,为贫困户土特产品进行代言,开展熟人销售,向亲朋好友推荐购买,拓宽销售渠道。目前,省政协利用其联系广泛的优势,通过微信朋友圈推荐销售黑猪肉、红皮土豆、土鸡蛋、黑豆豆腐、老黑酱、手工陈醋等农家土特产品3万公斤。  

  山西日报报业集团驻村工作队牵线全国百强商业连锁企业美特好集团,签署了农副产品集中采购合作协议,帮助贫困群众销售土特产品。各级帮扶干部依托农村电商平台,线上销售农副土特产品15万余单,成交价近500万元,在组织货源时优先销售贫困户农产品。如第一书记刘冬梅,利用快手直播和微信朋友圈为100余户贫困户线上出售旱地小米、有机藜麦2万多单,销售额15万余元。同时,通过静乐好友拼团平台,帮助贫困户销售蔬菜,价值12万余元。 

  拓宽渠道保就业。针对疫情影响,组织动员各级结对帮扶单位和驻村帮扶干部开展“送政策、促就业、保增收”活动,抢抓县内外企业复工复产的契机,拓宽务工就业渠道,全力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有门路、增收有保障。一是全面摸底排查。组织帮扶责任人,通过电话、微信等各种途径,对全县所有贫困户进行了排查摸底,建立疫情期间贫困劳动力就业意愿台账。目前,全县春节期间返乡回村或在村居住的务工人员共有9908人(含建档立卡贫困户5993人),已经务工4183人(含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人),计划外出务工5725人(含建档立卡贫困户3978人)。二是开展网络招聘。县人社局、妇联等帮扶单位组织开展了2020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网络招聘活动,鼓励用工单位、贫困群众通过网络视频等方式进行线上招聘应聘,与富士康、蓝泰集团等16家省内外知名企业达成就业意向,提供就业岗位1360余个,其中贫困群众216人。同时,在县城2个集中移民安置点联合举办了以“春风行动”为主题的3场招聘会,帮助652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三是提供就业服务。结对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针对贫困户就业意愿,主动对接联系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合作社、县内建设项目,收集就业岗位信息,帮助232名“能外出不能远行”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县委政法委、农业农村、住建、卫健等县级帮扶单位通过开发网格化管理员、防控值守员、卫生消杀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吸纳3508名贫困劳动力就业。阳煤集团、市工信局等省市帮扶单位为所帮扶村有务工需求的贫困劳动力,提供矿工、保洁员、保安等就业岗位,解决了68名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