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中小学生负担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内在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日前,我市根据《山西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市教育、发改、公安、民政、财政、人社、市场监管、文化和旅游、妇联等九部门以忻教发〔201967号文件联合下发了实施方案,对全市中小学生减负工作进行了严格规范。 

  《方案》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切实减轻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其基本原则是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综合施策、标本兼治,依法治教、规范发展。其工作目标是通过努力,全市中小学校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应试、超标、超前培训以及与招生入学挂钩行为得到全面治理,校外培训市场秩序得到规范,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不断提高,素质教育深入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教育评价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唯分数、唯升学的倾向得到有效遏制,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基本形成政府引导、部门负责、学校主抓、家庭配合、全社会支持的工作格局和职责明确、落实有力、措施有效、监督常态、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 

  《方案》明确要求,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规定的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严禁超标教学。严禁挤压道德与法治、体育、艺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小学一年级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要求,设置过渡性活动课程,做好幼小衔接。严格控制学生家庭作业总量和内容,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 分钟,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家庭作业要坚持“精选、批改、讲评”的原则,由各年级组通盘考虑,统一把关,做到“作业难度不超课标要求,作业量适当”,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坚持“五育并举”,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大力培养学生运动兴趣、运动技能、运动习惯,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 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上健康网站,不沉迷网络游戏,不用手机刷屏。不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 个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 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不少于8 个小时。按时作息、不熬夜、少吃零食、不挑食、不攀比吃喝穿戴。 

  《方案》着重提出中小学生减负主要任务,要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严格依照课标教学,优化教学方式,科学安排学生作息,严格规范考试管理,严格规范师资管理;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依法依规审批登记监管,依法依规开展培训,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教师聘用;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保障义务教育实施,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引导孩子健康生活;深化考试评价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营造良好教育环境,深化招生考试改革,支持做好课后服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减负规定,建立“减负”工作领导责任制度,努力实现负担轻、高质量的教育目标,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方案》强调,2019 6 月至7 月为动员部署阶段。各县(市、区)对行政区域内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情况全面摸底、深入分析,形成问题清单。按照“属地管理、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原则和“一地一案、一校一策”工作思路,制定本地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建立责任清单,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时间表和路线图。2019 8 月至11 月为组织实施阶段。根据省市有关精神和本地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按照隶属关系,建立工作台账,逐项逐校排查,专项治理,挂账销号,务求减负工作落到实处。2019 12 月至2020 12 月为巩固提升阶段。要及时梳理、总结、推广相关经验做法,研究建立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长效机制,巩固减负工作成果。 

  《方案》要求,要提高思想认识。各县(市、区)要站在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的高度,将减轻中小学生负担作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内容,健全工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分工协作机制,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实施方案,压实工作责任,采取有力举措,提升治理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宣传引导。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宣传部门通过多种途径,宣传中小学生减负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和科学教育理念。同时公布举报电话和信箱,畅通社会反映情况渠道,引导广大学生家长共同监督减负工作,对造成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行为,实行零容忍,举报一起查处一起;强化问责考核。严格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开展督导检查。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开展减负工作评议考核,落实督学责任区制度,每学期向社会公布督导结果。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减负工作不力、群众反映强烈的学校及相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予以严肃问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